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信息 文化艺术 艺术培训 基层文化站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娥江群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服务 咨询交流
文化信息
 
文化公告
文化动态
活动预告
大记事
查看正文
非遗|烟雨湿阑干,非遗少年游“惊蛰”
2025/3/11 8:25:50 你是第474个浏览者 关闭

3月8日,正值“杏花惊蛰寒”,由上虞区文广旅游局主办,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承办,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羚羊研学(青露·羚羊乐园)协办的《“非遗少年游”二十四节气·惊蛰篇》研学活动圆满举行。本此研学活动以“烟雨湿阑干 杏花惊蛰寒”为主题,现场带领20组亲子家庭开展了一场有趣有益的非遗活动。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一雷惊蛰始,万物皆向新。”惊蛰是唤醒身心的黄金时节,顺应自然,调养肝脾,方能气血调和、正气充盈。此时气温回暖,阳气升腾,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整养生策略,以疏肝健脾、扶助阳气为核心。本次非遗课堂就带领学生们现场制作和品尝了冰糖炖雪梨,开启一整年的健康。

接着,让我们一起进入一场穿越千年的惊蛰绳结之旅。绳艺编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人们用绳结记事,绳结因此成为了传承的纽带。《周易注》中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小彩绳千变万化,绳结编织逐渐从实用功能转变为一种装饰艺术,这“缠绕”了千年的结艺,也成为了有“中国情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神奇的永不打结的绳结和极具中国特色的平安结。当一根根彩线被结成各式绳结,一个个古老而美好的寓意也随之苏醒。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和感受到了非遗的艺术与美学魅力,不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更激发了对保护非遗的积极性。今后,区非遗中心将持续开展此类走进青少年的公益活动,和大家共同传承非遗,弘扬非遗!

 
版权所有© 2008-2025 上虞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千里马网络
联系地址:市民中心二路1号 电话:0575-821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