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信息 文化艺术 艺术培训 基层文化站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娥江群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服务 咨询交流
文化信息
 
文化公告
文化动态
活动预告
大记事
查看正文
“非遗有戏”哑目连专场开演受热捧
2018/9/10 15:58:27 你是第1757个浏览者 关闭

“非遗有戏”哑目连专场开演受热捧

 

    戏剧是中国具有独特意韵的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一直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社会,以富于艺术魅力的方式,传播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也为大众喜闻乐见。

 

    9月8日晚,在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外的小广场上,一场特殊的戏曲专场正在上演。本场活动为“非遗来也”之“非遗有戏”艺术家专场的第五场,由绍兴市上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邀请“哑目连”传承人们为大家送上一出“哑目连”专场,将极具上虞地方特色却已濒临灭绝的这项戏剧重新搬上舞台。活动当天吸引了众多周边群众前来观看,更不乏特地远程赶来的朋友,搭起的露天舞台早早就被人潮所包围,现场座无虚席,人头躜动。

 

 

    演出中,一阵阵高亢的目连号子,接着低沉浑厚的打击乐奏出平稳的锣鼓点,形成强然对比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鬼王、女吊、无常、夜魃等角色踏着特殊的舞步,加之跟随场景变幻的灯光,一幅阴曹地府可怖的画面活现在舞台上。而在《送夜羹饭》这一出中,“不显形”的无常与无常嫂捉弄外出送夜头的家人,滑稽的舞蹈动作配上跳跃短促的快板与击锣声,双方你来我往,你进我退,呈现了一出妙趣横生的“吃面”场景,也为原本阴森诡异的气氛注入了一分灵动与幽默。

 

    在本场表演中,绝大部分演员都赤脚上台,裤也大都是红色半长裤,帽子多为纸糊而成,光是这些单特孑立的服饰,就给台上演员塑造各色人物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色彩。而在具体的细节上,演员也融入了“矮子步”、“扫荡腿”、“后滚翻”等杂技和技巧,进一步丰富了剧情的演绎形式。事实上,在传统的“哑目连”表演过程中,还有一些禁忌规定,如:演出开始前,需要上香“告知”;化妆后,不能说话,不能露天走;在演完戏后,要把所有纸糊的帽子、道具等在台下烧毁。据说,演过哑鬼戏,就可保佑全村太平。

 

 

 

    其实,要追溯哑目连的历史,可考南宋的“哑杂剧”,它是一种以手势、身段、舞技相结合来表演情节的哑舞剧,内容取材于浙东目连戏中“阎王发牌,拘捉刘氏”这部分,宣扬了因果报应,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是非善恶观。旧时,“哑目连”是人们祈求平安、驱鬼除邪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浓重乡土风味和幽默感。全剧无一句唱词,只以绍兴地区特有的“目连号子”,加上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作为伴奏。可以说,哑目连以其历史性、地域性、草根性、群众性等元素,在浙江省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不可言喻的价值。2007年,“哑目连”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演出,由“哑目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伟海、娄素芬等带领的表演团队,选取了全剧二十三出中最精彩的《观音升台》《阎王发牌》《夜魃渡河》《送夜头》《出家仙》《女吊》等十一出,作了精彩的诠释,让观众们大呼过瘾,直言“享受到了最为经典、原汁原味的上虞传统戏剧精粹”。演出结束,当全体演职人员出来谢幕时,全场观众不约而同起身热烈鼓掌。

 

 

 

 

    据悉,目前,哑目连正在进行积极的复排,预计年底将全部复原整出剧目,届时,还将举行更隆重的专场演出,并邀请更多朋友前来观赏品鉴。此外,以“哑目连”为主题的纪录片、连环画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备制作中,力求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助力该濒危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熠熠生光。

 

 

(上虞区非遗中心 沈洁)

 

 

 

 

 
版权所有© 2008-2024 上虞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千里马网络
联系地址:市民中心二路1号 电话:0575-821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