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信息 文化艺术 艺术培训 基层文化站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娥江群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服务 咨询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保护名录
传承人
传承基地
成果展示
查看正文
用记录,存续当下传承未来—— 国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陈秋强)完成前期拍摄
2020/11/26 15:22:22 你是第1576个浏览者 关闭

用记录,存续当下传承未来——

国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陈秋强)完成前期拍摄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保护国家级传承人是非遗保护事业的重中之重,全面记录国家级传承人的相关信息意义深远、刻不容缓。“抢救性记录”既是立档、保存,也为研究和宣传积累资料、打下基础,促使更高阶有效地弘扬和振兴传统文化。

 

  11月24日,由“梁祝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秋强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在前后历时5个月的走访调研、拍摄采访、采集编撰的基础上,于当日在丰惠镇中心小学顺利结束传承片和教学片的摄录,基本完成所有的前期拍摄工作,正式进入后期制作环节。该工程由浙江省非遗中心牵头,区非遗中心配合开展,也得到了乡贤研究会、梁祝展示馆、丰惠镇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由区非遗专家库专家金妙芬和资深非遗保护工作者单杭英担任学术专员,为记录工程的各个环节提供全程的学术支持与把关。

 

 

 

  据统计,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占50%以上。为防止“人走技失”,文化部决定开展此次抢救性记录工作,并优先记录年满7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却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遗传人。在2015年文化部敲定的首批300个国家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名单中,上虞区“梁祝传说”国家级传承人陈秋强老师名列其中。

 

 

  该工程由口述、实践、教学、文献综述等方式构成,通过多媒体数字化手段,力求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陈秋强对梁祝传说的深刻理解,以陈秋强老师的人生经历和学艺经历为主线,穿插梁祝传说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全面剖析梁祝传说的发展历程,将梁祝传说所具备的地方性、历史性、艺术性,详细地记录下来,以此体现上虞梁祝传说的独特魅力,其最终成果将进入国家档案,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非遗文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个传统文化标的,但它又在不断地发展、衍变着,其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就流淌在这演进过程中,所以在抢救性记录的过程中,忠实地反映它的活态性和动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下,上虞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契合上虞当地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非遗保护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全社会参与的势头方兴未艾。

 

 

(上虞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 沈洁)

 

 

 
版权所有© 2008-2024 上虞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千里马网络
联系地址:市民中心二路1号 电话:0575-821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