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信息 文化艺术 艺术培训 基层文化站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娥江群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服务 咨询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保护名录
传承人
传承基地
成果展示
查看正文
亮点 | 一抹越窑青瓷色 一份非遗传承情
2019/1/23 10:34:50 你是第2732个浏览者 关闭

亮点 | 一抹越窑青瓷色 一份非遗传承情

 

 

    为进一步做好服务传承人工作,增加全社会尊重传承人、支持传承人、服务传承人的意识,激发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开展了《青瓷流光》越窑青瓷精品展暨“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活动。

 

    1月22日上午,趁着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的契机,在园区内的1号和4号房,正分别进行《Young青瓷》青瓷现场制作演示活动和《青瓷流光》越窑青瓷精品展。

 

 

    位于上浦镇大善小坞村的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是上虞区委区政府正在重点打造的瓷源文化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3年重装亮相,而同时惊艳众人的是37件精美的青瓷作品。它们均由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特别选送,真正代表了目前上虞越窑青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而来自教学性传承基地职教中学的学生和来自越窑青瓷传习研究中心的年轻艺术家则进行了拉坯、修坯、装饰等重要制作环节的现场演示,展现了青瓷文化正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机。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于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在2018年又被列入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6年的G20峰会上,由“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少波所制作的“和”字盘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可见,青瓷文化不仅是上虞的一张金名片,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

 

 

    脚踩着松软的泥土、眼赏着别致的园景,沿着凤凰山脚下的水库一路前行,经过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禁山窑址,一座以“青瓷流光”为主题的馆舍出现在水杉树丛间,37件越窑青瓷精品在透过落地窗洒落的冬日暖阳下映射出一片错落的光影。

 

    置身于这么多精美的器物间,人们第一眼就被其釉色所吸引。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越窑”二字的起源。其实“越窑”的概念最早就出现在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当中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应该说,这一句诗完美地概括了越窑青瓷清透的釉色,而此间的越窑青瓷又与窗外比邻的湖光山色交相应和,更是沁人心脾。

 

    除了釉色,器型和纹饰也同样抓人眼球。一件出自传承人屠宗毅之手的莲花纹茶盏由杯和承盘组成,杯口微往外撇,外壁饰双层莲瓣,下连承盘,承盘外壁亦刻有莲瓣纹,里外自带秘色瓷特有的柔润色泽。还有一头正昂首仰鼻、阔步前行的“大象”,通体呈黑色,原来这是越窑青瓷中极少见的黑瓷。越窑青瓷一般都是青色,但极少数情况下,当器物中的铁元素含量达到5%,就会出现极难得的黑色,也称黑瓷。而这只名叫《吉祥》的“大象”正属此列。他的制作者是传承人队伍中的年轻力量董晖。

 

    但全场最大的亮点却是一只简简单单的葵口碗:粗观之,造型简单,且毫无纹饰,朴实无华;细观之,才发现内藏功力之深,胎质极细极薄,釉色正是“类冰似玉”!这件器物的作者是“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文海先生,也是前文提到的董晖的父亲,如今父子俩除了精益求精,更打造了一个响当当的越窑青瓷品牌“东山越窑”,在上虞青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当中,积极贡献力量。

 

 

    纵观这些精致的青瓷作品,他们都出自非遗传承人之手,但其实,传承人们更是继承了祖先的伟大智慧。新时代提倡工匠精神,更需要工匠精神,而在上虞的曹娥江两岸,几千年前的古代窑工们,用一代又一代不熄的窑火,让原始瓷在走过了两千多年蜿蜒而坎坷的道路后,终于踏入了成熟瓷器的门槛,这种精神又何尝不是工匠精神的最好印证!在“火与土”的艺术中,曾交融着祖先们最初的信仰,正流传着越地人民亘古的骄傲。

 
版权所有© 2008-2024 上虞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千里马网络
联系地址:市民中心二路1号 电话:0575-821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