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信息 文化艺术 艺术培训 基层文化站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娥江群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服务 咨询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保护名录
传承人
传承基地
成果展示
查看正文
非遗馆中话非遗 寓教于乐收获多
2018/12/18 11:16:57 你是第2334个浏览者 关闭

非遗馆中话非遗 寓教于乐收获多

 

    12月15日上午,来自区爱弥儿幼儿园大班的八组亲子家庭参加了由区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非遗来也”之“国学讲堂”第七讲《非遗馆深度游》,由区非遗保护办公室主任刘鸿飞为孩子们授课。

 

 

    “大家知道我们的上虞有几岁了吗?”刘鸿飞提出第一个问题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一百岁!”“两百岁!”孩子们七嘴八舌争相回答,无忌童言逗得爸爸妈妈们都捧腹大笑。接着刘鸿飞为大家解开了疑问:“我们的上虞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啦!比你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大得多哩!”孩子们似懂非懂,发出一阵惊叹。

 

 

    随着大家脚步的不断深入,非遗馆中更多的场景一幕幕拉开,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上虞的母亲河曹娥江为什么以‘曹娥’命名呢?”“曹娥江原名舜江,又为什么以‘舜’命名呢?”世界上第一座陶瓷是哪里烧出来的?烧制过程是怎样的?狴犴龙是怎样一种龙?它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名字都是什么意思?哑目连所来源的“目连救母”是怎样一个故事?……刘鸿飞提出一个个问题,又一步步进行解答,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对家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家乡”二字的概念,也渐渐清晰。

 

    孩子们在刘鸿飞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中,纷纷踮起小脚,好奇而惊喜地打量着目之所及的一切——“这扇子我在奶奶家见过”“我外婆家就在崧厦,这个就我们崧厦的”“搡年糕可好玩呢,我参加过”……就连俗称“哑鬼戏”的哑目连都牢牢锁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大家站在哑目连的录像前久久驻足,看不过瘾。

 

    区非遗馆是上虞地方文化符号的集结,也是乡土教育、爱国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这短暂的一节《非遗馆深度游》,留下一路欢声笑语,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名词,而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能时时刻刻切实体会的传统文化。也许,这颗“热爱家乡”的种子已经就此萌芽,日益茁壮。

 

 
版权所有© 2008-2024 上虞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千里马网络
联系地址:市民中心二路1号 电话:0575-82192901